2025年的暑假,车间里的注塑机轰鸣声成了吴炜城最熟悉的背景音。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一学生,他以注塑模具技术实习生的身份走进温州正珈电气有限公司,用四十天的实践经历,在机床与图纸间书写了一段从理论到实操的成长篇章。
第一周的任务是给下线模具做清洁保养。戴着厚实的手套,用铜刷清理型腔里残留的塑料飞边,指尖被模具的余温烫得发麻;给导柱导套涂润滑油时,总因分不清型号拿错油品,被师傅笑着调侃"模具也怕'喝错水'"。当他终于能独立完成一套简单瓶盖模具的拆解与组装时,满手的油污和磨出的茧子,成了比课本更生动的"入门证"。
师傅总说,注塑机的控制面板是模具的“指挥中枢”,每次调试都带着他站在操作台前,手把手教他认那些闪烁的按钮和跳动的数字。师傅先指着温度区的旋钮:“料筒温度就像煮粥的火候,PP料得控制在180-200℃,高了会烧焦,低了融不透。”边说边让他试着转动旋钮,感受数值变化时机器发出的细微声响。”
最后一天下班前,师傅把一张盖着公司红章的实习证明递到吴炜城手里。纸页不厚,却沉甸甸的——红色印章边缘的油墨还带着些许温度,仿佛印着这一个多月里的所有片段:第一次摸到注塑机控制面板时的紧张,调试出第一模合格塑件时的雀跃,还有师傅握着他的手调整参数时的力度。他把证明折好放进兜里,指尖能触到印章的凹凸感,像在触碰这段日子里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。
走出车间时,夕阳把机器的影子拉得很长,他知道这张纸不只是实习的终点,更是师傅那句“技术得靠手练”的最好见证,往后再想起这个夏天,掌心的薄茧和这枚红章,都会提醒他:真正的成长,总藏在亲手实践过的细节里。